当复古文学思潮风靡全国的时候,嘉靖、万历年间还兴起了几个浪漫主义的文学流派,即唐宋派、公安派与竟陵派。他们反对文学复古主义,主张“直抒胸臆”、“独抒性灵”,猛烈抨击程朱理学和封建礼教,追求主体精神的独立、个性的解放。他们虽然也创造出一些反映社会真实情况的作品,但就多数而言则是一味追求自我解脱,并不关心社会生活,远离人民大众的需要。而且他们的审美理想和思想观念同样存在很大的局限,公安派、竟陵派作家的创作仍以古典诗文为主要形式,越是到后期越是向复古派靠拢。因此,他们的创作虽然对推动主体意识的觉醒产生了一定的作用,但同样也未能挽救正统文学的颓势。于是,古典诗文便日趋没落,失去文学主流的地位,逐渐为小说、戏曲等市民文艺所超越。
中国的小说、戏曲起源很早,到了明代已经发展成熟。但是,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,它一直被排除在文学之林外面,只有经史诗文才被视为正统。就是在小说、戏曲渐渐兴起的宋、元时期,这种观念也仍然没有改变。因此,元末明初产生的两部杰出长篇小说《三国演义》和《水浒传》,便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,加上明初统治者的文化专制,它们都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。嘉靖、万历年间,异端思想的杰出代表李贽,开始打破传统的旧观念,对小说、戏曲以及民间歌谣之类通俗文学重新进行评价,充分肯定它们的文学价值,说:“无时不文,无人不文,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。诗何必古选,文何必先秦?降而为六朝,变而为近体;又变而为传奇,变而为院本,为杂剧,为《西厢曲》,为《水浒传》……皆古今至文,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。”[40]还说:“《拜月》、《西厢》,化工也;《琵琶》,画工也。”[41]他还将《水浒传》这部被统治者视为诲盗的小说称作是最有社会价值的“发愤之所作”[42],并亲自为之作了评点。在李贽的影响之下,公安派的领袖人物袁宏道也极其重视小说、戏曲、民歌等市民文艺,并给予很高的评价,说:“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。其万一传者,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《擘破玉》、《打草竿》之类,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,故多真声。不效颦于汉魏,不学步于盛唐,任情而发,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,是可喜也。”[43]他甚至称《水浒传》、《金瓶梅》为“逸典”[44],将它们与《六经》、《离骚》、《史记》并列书架,加以研读欣赏。由于他们的肯定与宣传,小说、戏曲等市民文艺的价值逐渐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重视。此时,正值商品经济十分发达、工商业城镇非常繁盛的时期,小说、戏曲等通俗文艺又正符合广大市民阶层精神生活的需要,受到他们的喜爱和欢迎,加上印刷技术的进步和书坊的发展,又便于通俗文学的传播,因此它们便迅速地繁荣起来,进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。